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与苏联老舍批评研究的历史检讨
  • [摘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重要时段,也是老舍批评研究的重要时段。其重要性不在于老舍的创作及其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收获,而恰恰因其“歉收”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困惑。是什么原因导致老舍创作滑进低谷?老舍批评研究为什么出现停滞和偏误?究其原因,与中苏老舍批评研究有密切关系。老舍是中国作家,但在当时中国的老舍研究却受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影响很大,与苏联的老舍作品翻译和研究一样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中苏两国所秉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准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老舍研究,而且对老舍创作影响很大,是“误导”老舍审美追求变形和创作道路脱轨的重要因素。
  • 石兴泽,石小寒
  • 全文[ PDF 1235.0 MB ] 2015.1(1):127-133  共有 2679 人次浏览
  • 蒙古文《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来源及其价值
  • [摘要]蒙古文古旧抄本《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曾被蒙古文古籍目录著录四种传抄本,然而这些抄本迄今未曾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次对这些传抄本的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加以简要介绍的同时,通过对今存相关文献实物的文本比对,初步确定了这些抄本系一部鼓词《关公盘道》的散文体蒙译本。并认为该译本是一部情文并茂的蒙古族翻译文学的经典佳作,反映了古代汉文戏曲在蒙古地区书面流传的事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 聚宝
  • 全文[ PDF 1341.0 MB ] 2015.3(1):127-136  共有 1351 人次浏览
  • 阿来的民族文学观
  • [摘要]阿来的民族文学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非母语写作的独特价值;民族文学的民族文化表现。这种民族文学观通过阿来的文学创作得以体现,又通过他的散文加以传达。
  • 樊义红
  • 全文[ PDF 1391.0 MB ] 2015.2(1):128-134  共有 1568 人次浏览
  • 彝族民间故事中青蛙原型意象解读
  • [摘要]彝族民间故事中青蛙原型承载了该民族对祖先文化的历史记忆,是彝族人集体无意识的显现。故事中塑造的青蛙集智慧、果敢、聪颖、孝顺于一身,是文明的先导和传播者。青蛙意象的生成是彝族独特的情感投射而创造出的审美艺术形象,是彝族人特有的民族情感的外化和升华,是彝族人地方性知识的汇总与归结。
  • 吴桃
  • 全文[ PDF 0.0 MB ] 2015.5(1):131-138  共有 1208 人次浏览
  • 清代及民国时期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
  • [摘要]文章分析了隆福寺从皇家寺庙、宗教神圣空间逐渐演变成京城庙会的历史过程,讨论了由于隆福寺的长期存在,放大了庙会的商业功能,使庙会商业具有宗教朝圣和民俗体验的双重意义。隆福寺表现为一个特殊的城市公共空间,僧侣、官员和平民互有商业往来,商业消费成为认同隆福寺之福运象征的一部分。
  • 卫才华,张小丁
  • 全文[ PDF 0.0 MB ] 2015.4(1):131-142  共有 1352 人次浏览
  • 神人同体的彝族多面性箭垛式英雄人物支嘎阿鲁
  • [摘要]在彝族的神话、史诗、传说和故事中,存在着大量的描述支嘎阿鲁事迹的内容,塑造了一位完美的神性英雄人物。然而,通过对众多文献的研究发现,支嘎阿鲁不仅是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人物,而且是有着多重身分和功绩的复合式英雄;也是神人同体的神性与人性兼具的彝族君王;同时也是拥有完美与不完美两种形象的多面人物。究其原因,这是箭垛效应堆积的结果:古代相似人类的集体存在,彝族各部落的“类型化模拟”,使其成为一个复合式英雄;彝族先民对自身智慧与创造的集体艺术加工,使其演化为神人同体的彝族君王;而支嘎阿鲁正面形象的反面堆积,则使其同时具备了完美与不完美两种形象,从而使支嘎阿鲁成为彝族文学中一个神人同体的多面性箭垛式英雄人物。
  • 肖远平,王伟杰
  • 全文[ PDF 0.0 MB ] 2015.6(1):133-141  共有 1060 人次浏览
  • 老舍的“新武化主义”批判与“唯物辩证法”的幽灵——再论老舍与左翼...
  • [摘要]探究老舍与左翼文学之间的关系,须讨论他对学生运动负面情状的描写以及其中“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在厌恶社会动乱和抵制革命暴力的市民文化视域下,老舍并不喜欢学生运动和左翼文学,甚至将它们视为“新武化主义”的表现形态。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老舍对一些左翼文艺观念的态度由原来的明确“反对”转为积极“认可”。促使老舍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因素,除了学界广泛提及的“国家至上主义”,还有一个则是被忽视了的“唯物辩证法”这一“革命现代性”幽灵。
  • 陈红旗
  • 全文[ PDF 1248.0 MB ] 2015.1(1):134-143  共有 2636 人次浏览
  • 锡伯族叙事诗《荞麦花开》的版本与艺术特点
  • [摘要]锡伯族叙事诗《荞麦花开》,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的前半部分,是不拘泥于原著故事框架进行的再创作,是一篇独立完整的长篇叙事诗。现已出版的《荞麦花开》有两种版本,其结构层次和故事情节基本相同。长诗运用虚构、比兴等方法刻画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以其独特的言行和性格特征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 长山,季永海
  • 全文[ PDF 1327.0 MB ] 2015.3(1):137-145  共有 1301 人次浏览
  • 达斡尔族英雄叙事诗口头程式研究
  • [摘要]程式是研究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的最佳方法。达斡尔族英雄叙事诗是一种具有典型口头性特征的口头传统叙事形式。文章对达斡尔族英雄叙事诗的程式研究主要从语词、句式、修辞、主题及典型场景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以期将口头叙事形式与口头程式理论有机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程式的稳定性、规律性及变异性,从而开拓达斡尔族口头传统叙事研究的新领域。
  • 李飞
  • 全文[ PDF 0.0 MB ] 2015.5(1):139-149  共有 1142 人次浏览
«  3  4  5  6  7  8  9  10  11  12